在实践中学习成长,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,也是坚持和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必然要求。12月13日中午,我学院第四期“青马工程”暨第七期 “无奋斗,不青春”团学干部素质拓展训练营第六讲在主5#320教室开讲,我学院团委团委书记助理杨鹏老师应邀主讲,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、团委书记章广老师,团务中心主任柯雨晨、陈琰,团务中心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讲座。
首先,杨鹏老师结合学校2023年80多支实践队的案例成果,简要的和同学们介绍了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、内容和意义。
接着,杨鹏老师结合学校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,按照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逻辑,从准备阶段、项目立项、实践过程、外部因素、实践成果5个方面总结出我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普遍性短板,包括周期短,规划不充分、项目不具备可持续性、专业特色不够突显、经费缺乏,外拓力不足、内容浅,简单无深度、成果少,影响力不足等。
基于以上的普遍性问题,杨鹏老师要求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“三个结合”,只有做到点面结合、专业依托结合、与共青团工作结合,才能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基层、服务社会,让整个社会、实践地以及自身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。
最后,杨鹏老师建议我学院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,大胆的走出去,结合专业课程,组建专业的实践团队,建立长期化、长效化的服务机制,确保实践团队的稳定性、可靠性、持续性和创新性,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,注重实践过程中的成果设计和文字及音视频资料的采集。
“通过这次学习,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。正如杨老师所总结,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、外拓力不足、兴趣不浓厚等内外因素,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善于总结思考与改进,在树立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努力让自己有所收获。”建筑23(2)班的张伟强同学说。
社会实践是大学课堂再教育的延伸和补充,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,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勇气。我院学子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自我教育的平台,去真正认识社会,切身感受时代脉搏,深入群众,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,更好更快地成熟和成长起来,最终成为有健康身心、有纯净灵魂、有家国情怀、有远大志向、有个性特长、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。
小贴士:
三下乡活动是指文化、科技、卫生“三下乡”。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,改善农村社会风气,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,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,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,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、国家科委、农业部、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'三下乡'活动的通知》,并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。